三張老地圖記錄長春變遷來源:新文化報 - 新文化網
  劉彬收藏有各地區、各年代的地圖
  1939年的長春地圖
  1946年~1948年間的長春地圖
  1958年的長春地圖
  A05版
    44歲的劉彬有個被“地圖迷”熟知的網名:地圖先生。在他77平方米的家裡,收藏著上萬份各式地圖。昨日,在他家裡,他拿出三張不同時期的長春地圖,按時間順序擺放在床上。“看了這三張圖,再跟現在比比,你就能看出長春的發展有多大。”劉彬說。這三張地圖記錄的是上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的長春。劉彬從小就對地圖產生了濃厚興趣,上中學時當過地理課代表,還經常自己手繪地圖。他收藏地圖也是從那時開始,到現在近30年了。“如果只是收藏,我就是一個保管員,可能為社會服務,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。”這是劉彬一直所追求的。2006年11月,來自安徽的安慶地方文史研究專家張健初找到劉彬,說他需要安慶的一些老地圖來研究。劉彬連夜從藏品中翻找出了清末安慶老城地圖掃描並傳給張健初。後來,那幅珍貴的“懷寧街道圖”派上了大用場,成為他7000字《晚清安慶城》最有力的佐證。2009年7月,在北京展覽館的全國地理信息應用成果及地圖展覽會上,劉彬唯一以民間身份獲得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特批的展位———“民間地圖收藏展”。“我現在的夢想是建一個地圖博物館,供人們參觀、閱覽地圖,普及地圖文化,傳播測繪知識。”劉彬說,地圖是一個地方歷史的見證,也能為一個地方的發展提供支持。
  1939年的長春
  文化廣場位置標著“帝宮”
    “這是偽滿時期的長春地圖。”劉彬點了點地圖的右上角,“新京市街地圖”,又點點左下角,地圖發行時間為1939年4月15日。在發行日期旁邊,還有一個時間是1939年2月,這是地圖上資料的截止時間。
    這張地圖可以看出,當時的城市道路系統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狀結合,設置環島廣場,加寬道路設計;而城市佈局則採取同心圓內向結構,以大同廣場(今人民廣場)為中心,豎向以大同街(今人民大街),橫向以興仁大路(今解放大路)為軸線,組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新市區。
    一直向南,這張地圖到“建國廣場”(今工農廣場)為止。地圖顯示,“工農大路”在當時被叫做安民大路。而在現在南湖賓館的位置,規划著居民區。現今文化廣場的位置,只標註兩個字“帝宮”。
    在“新京市街地圖”的頂端還有5個字“最新地番入”。據瞭解,“地番入”就是加註了門牌號的意思。圖中,用不同顏色區分了不同的建設用地。諸如,淺灰色表示“住居區域”、橙色表示“商館街”、桃紅色表示“小賣商店街”、綠色表示“運動場、廣場、公園”等等。
    “它真實反映了上個世紀30年代長春城市建設的狀況和麵貌,相當多的歷史建築遺跡都在這張地圖上得以體現。”劉彬說,對於研究長春城市建設及其歷史發展,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。
    這張地圖,是劉彬花80元錢從地攤上淘來的,“當時,我一個月才掙100元。”那個時候,他才剛上班不長時間。
  1946年~1948年間的長春
  很多街路鋪著電車軌道
    第二張地圖找不到發行時間,但“長春”成了這張地圖的名,“長春市街圖”,用的是繁體字。
    “但從一些街路名的變化來看,應該是上世紀40年代的長春地圖。”此外,劉彬從地圖上一個小變化,還將時間範圍劃定到1946年至1948年間的長春。他給出了他的理由:第一個,地圖上,南湖有了一座橋,叫“垂虹橋”,這座橋在1948年被焚毀;再有,現今的人民廣場被稱為“中正廣場”,人民大街南段被稱為“中正大街”,北段被稱為“中山大街”,“這是1946年5月國民黨占據長春後改的名字。”劉彬說。
    “這張圖上,長春一些主要街路是以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命名的。”劉彬點了下現在的“工農廣場”,變成了“民生廣場”,“安民大路”也變成了“民生大路”。
    地圖左下角,標註著該地圖是由長春市政府工務局繪製,由中國文化服務社長春分社印。在地圖的左上角,有個長春市概要。位置:長春市位於東北中央部,隸屬吉林省;總面積938.28平方公里,其中市街區146.76平方公里。可看出,長春當時城區發展的情況。此外,還有降雨量(每年六月、七月、八月降雨最多,平均月最大降雨量為191公釐);風向(春夏—南風;秋冬—西南風);風速(最大風速每秒31.9公尺)。另外,還標記著地勢、經度、緯度、標高等。
    這張圖上,可以看到長春很多街路上都鋪著有軌電車軌道,“那個時候,坐有軌電車是時髦的。”劉彬表示。
  1958年的長春
  地圖上咋沒“一汽”?
    第三張地圖印製時間是1958年7月1日,由長春市建設委員會印製,比例尺是二萬五千分之一。原有的垂虹橋位置,已經變成“虛線”,還沒有恢復重建。現今的人民大街,當時是“斯大林大街”。這個時候,“民生廣場”成了工農廣場。而這張地圖,“工農廣場”不再是終止點,而是繼續向南,延伸到了今天衛星廣場的位置。但沿途呈現的是自然面貌,沒有任何開發,尤其是在衛星廣場的位置,不見有任何街路及開發。
    這張地圖上,不見任何有關“一汽”的標記。據瞭解,一汽於1953年奠基興建,1956年建成並投產,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卡車。“在當時,‘一汽’在地圖上還是個秘密。”劉彬猜測。
    “它跟前兩張地圖還是有不同的,主要體現在界線劃分上,諸如河流、公路、居民區、工廠等。”劉彬表示。
    “如果,你再拿現在的地圖,人民大街早就到了南高速口。”劉彬說,等高速口遷移完成以後,長春市的地圖還得變,人民大街繼續延長,長春城區繼續外擴。
    本報記者 王小野 本組圖片 本報記者 孫立國 攝
  (原標題:三張老地圖記錄長春變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j33jjak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